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

生態教學--獨角仙

生態主題--獨角仙

獨角仙為台灣對於金龜子科兜蟲亞科甲蟲之俗稱,由於台灣分佈的種類,有一支巨型頭角,故有此稱,閩南語稱為「牛角歪」。由於分佈於世界其他種類,角狀凸起數量不一,一般不稱為獨角仙,而以兜蟲稱呼。獨角仙的一生屬於完全變態是一粒直徑約0.3c

m的白色球體。幼蟲為乳白色,頭部則為褐色,以大顎幫助挖掘和夾碎腐質物。在台灣將此類型態幼蟲稱為雞母蟲(母雞常常翻土吃幼蟲),遇到危險時會將自己捲起來保護脆弱的腹部。幼蟲總共脫皮三次,孵化而出稱為一齡,脫皮一次加一齡,脫皮第三次後成為。幼蟲在化蛹前會建造蛹室,蛹為金黃色。化蛹之後1個月內羽化成成蟲。羽化過的獨角仙成蟲不急著到外界活動,會先緩慢把翅膀收起來、等到鞘翅硬化堅固之後,等待最好的時機再爬出地面。

獨角仙雄成蟲有壯觀的觭角,雌蟲則完全沒有角。雄蟲不含觭角體長約4~6

,雌蟲則只有3.5~5左右,獨角仙雄蟲能拉動比自己重10倍的東西。獨角仙成蟲有趨光性,喜愛吸食樹液,尤其是光臘樹(別稱白雞油)的樹液。獨角仙打架的方式是把牠的觭角插到對方的腹部下面,然後高高舉起,使對方飛出去。

沒有留言: